各地优化就医流程 分级分类救治患者******
央视网消息:守好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防线,各地医疗机构调配资源,优化流程,分级分类救治患者,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。
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统筹设备、人力等资源,将所有科室划分为三个层次,其中,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老年医学科、感染医学科、心血管内科等科室被划分为第一层次,其他科室的医疗资源向第一层次的科室倾斜。
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悦:针对农村来的危重患者,我们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,确保病人应收尽收。
村民李逢源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,家人将他送到临洮县人民医院。由于李逢源患有慢阻肺,这次又出现了心衰症状,血氧含量偏低,属于重症患者。医院立即将他转到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接受治疗,目前病情稳定。
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治医师马海林:现在我们给病人无创通气的治疗,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%—95%之间,治疗属于比较良好的状态。
患者李逢源之子 李永清:住进来啥都挺快,办手续也花不了多长时间,好转多了。
近日,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综合门诊向市民开放,凡有咳嗽、咽喉疼痛、轻微胸闷症状的市民都可挂号就诊。门诊时间为上午8时至晚上10时,每天14小时不间断接诊,不限号源。
湖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邱晟:急诊通道重点要保障我们的急诊和危重症人群,让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和治疗,呼吸综合门诊就作为轻症,还有就是新冠以后呼吸道症状非常多的群体、一些年纪比较轻的,都分流到呼吸道综合门诊。
呼吸综合门诊由呼吸科、感染科、全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坐诊。轻症患者不需要再去急诊或发热门诊排队就诊,从而实现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的分层诊疗,减少急诊拥堵,确保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。
海南省乡镇建成110座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******
本报海口1月10日讯(记者孙慧)为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2022年我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市县在乡镇区域共建设110座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(亭),方便群众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,改善人居环境。目前,110座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已经全部“上岗”,这是海南日报记者1月10日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的。
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,一栋生活垃圾分类屋坐落在镇墟中心区域。垃圾屋前分别标有可回收物、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,方便当地群众准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。垃圾屋内外除了垃圾桶外,还有灭蚊灯、监控摄像头、洗手盆等配套设施。“去年全县6个乡镇都建设了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屋,基本都是选择建设在人口密集、人流较多、宣传教育效应明显的地方,以方便群众分类投放生活垃圾,提高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。”该县环境卫生清洁管理站副站长陈雄说。
据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生活垃圾分类屋的建设充分遵循“适用、经济、牢固、美观”等原则,做到牢固耐用,确保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日常使用要求,同时建筑外观应美观整洁,与周边环境相协调,做到整体环境绿化、硬化、美化。未来,我省将继续逐步在城市社区、单位、企业以及乡村地区加快建设或改造满足分类投放要求的垃圾分类屋,达到设施充分满足日常垃圾分类投放、收集的要求。